出版日期:2003年05月25日
《誰殺了珍妃》是由日本作家淺田次郎執筆的歷史推理小說,採用類似《羅生門》的筆法,透過與各個命案相關當事人的訪談,企圖釐清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時,珍妃投井之死的真相。
光緒皇帝與珍妃(皇帝比妃子還美啊)
上圖為光緒的妻子隆裕皇后,下圖為珍妃的姊姊瑾妃
據說清宮選妃不重美色,唯恐皇帝因色誤國,看來這說法很有說服力
故事中的偵探團成員都是外國人,分別來自英、俄、德、日,他們是英國海軍提督埃德蒙德.索爾斯貝利伯爵、中俄銀行總裁謝爾凱.彼得洛維奇公爵、德國駐華武官赫伯特.馮.休米特上校,以及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松平忠永子爵。查案的緣起於埃德蒙德參加鎮國公載澤(光緒的堂弟)府上的宴會,巧遇一位神祕名媛張夫人(真實身分是壽安公主,同治皇帝之女),張夫人主動提起珍妃之死,挑起了埃德蒙德的警覺,於是聯合了其他三位同時具有貴族身分的外國友人,決定找出殺害珍妃的真兇,並避免光緒皇帝遭遇不測,以維護立憲帝政國家的安危。
偵探團首先接觸的對象,是與事件並無直接關係的《紐約時報》時報駐華記者湯瑪斯,後來根據線索又陸陸續續地訪問了蘭琴(光緒貼身太監)、袁世凱、瑾妃(珍妃的姊姊)、劉蓮蕉(瑾妃貼身太監)、前大阿哥溥儁,最後甚至訪問到光緒皇帝本人,這一連串的調查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受訪者 |
身分 |
認定的真兇 |
主要觀點 |
湯瑪斯 |
紐約時報駐華記者 |
不詳,但肯定不是西太后 |
光緒和珍妃是一對璧人 |
蘭琴 |
前御前太監 |
袁世凱 |
1.戊戌變法考慮欠周 2.珍妃有擔當、有魄力 |
袁世凱 |
直隸總督 |
瑾妃 |
西太后和榮祿有染 |
瑾妃 |
光緒的妾 |
隆裕皇后 |
皇上很善良,自己很可憐 |
劉蓮焦 |
永和宮太監 |
溥儁 |
端郡王父子是惡魔 |
溥儁 |
前大阿哥 |
珍妃自殺 |
義和團是正義的化身,他和他父親不過是代罪羔羊 |
光緒 |
大清皇帝 |
洋人們 |
1.朕很愛珍妃 2.中國的天子不能流亡外國 |
雖然作者文筆簡潔緊湊,使調查的過程顯得相當精彩,但除了神智不清的光緒和對真相了解有限的湯瑪斯之外,各人皆依自己的立場,誣指某個討厭的人為兇手,所以這場調查必然是徒勞無功。事實上,此事的關鍵史料已湮滅殆盡,若執意找出真兇,恐怕還是無解。毀滅,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最後作者還是沒能給一個確切的解答,也算是忠於歷史。
不過本書最做作之處,就是不斷神話光緒與珍妃二人。在各人描述珍妃與光緒之間的愛情時,作者早就有意無意不斷灌輸讀者,此帝妃二人是如何的高貴、恩愛、聖潔不可侵犯,末段描述光緒皇帝的「天子之論」,調查團成員甚至感動到幾乎五體投地(明明大家都看出光緒當時已經秀逗了)。至於最後珍妃鬼魂重現,發表充滿愛與感恩的獨白,更是讓人不敢領教,內容與前面大阿哥的說辭重複不說,其中有一段竟說自己的死是對皇帝有好處的,因為皇帝的悲傷是國家的悲傷,可以讓那些擁立國王、皇帝、天皇的他們(指洋人)有一番深思,使他們對自己犯下的愚蠢罪行進行反省。這到底是什麼鬼啊?珍妃的死除了讓深愛她的光緒變成可憐的瘋子,對其他人、事根本毫無影響力好嗎!這段獨白除了說明了作者真的很嚮往光緒與珍妃的愛情之外,其他只不過反映出即使是失勢皇妃,長年深居九重宮闈也不免養成莫名其妙的獨大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