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寫於2008年底)

  在此先聲明,筆者是一個不太喜歡聽國語流行歌的怪咖,談不上刻意排斥,只是覺得大部分的國語流行歌並不對我的胃口而已。最近偶然聽到一首其實不算新歌的歌曲,是南拳媽媽的《牡丹江》,整首歌的曲風和詞境真是讓人差點噴飯,因此,筆者花了一點時間去研究一下流行歌壇行之有年的中國瘋現象。

  首先,部分學者認定『「中國風」所塑造東方意境的中國想像與嚮往,在號稱強調台灣本土意識的陳水扁政權執政期間流行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且中國在「文化上的創新與前衛展現一種前所未有的大國氣勢,這使得「中國風」遂順理成章地成為當今流行音樂的顯學」,顯然對中國瘋(風)現象賦予相當高的期待與評價,但是以「20088月北京奧運的「鳥巢」、「水立方」和「北京新機場」等象徵與全球接軌的後現代建築體,有著欣欣向榮吸納百川的產業躍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做基礎」為例,就認定中國「文化上的創新與前衛」,感覺實在牛頭不對馬嘴。眾所周知的,中國為了迎接京奧花下大筆資金建設硬體,看似充滿文化意涵的表象下,充滿了虛浮與造假,至於血腥鎮壓圖博人民,以及暗蓋毒奶新聞等令人髮指的惡行,難道是一個充滿創新與前衛的文化大國應有的作為?中國用低廉的勞力、童工的血淚,換來「欣欣向榮吸納百川的產業」,這有什麼好稱頌的?這樣虛偽、殘暴、人權如蟻的國家,僅管有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又如何?有「金磚四國」的美譽又如何?簡單的講,那只不過是一種商業操弄罷了。(另一金磚國印度,也充斥著童工問題,看來凡冠上「金磚」之名者,都不是什麼好事)

拉回正題,筆者認為歌星一味瘋中國,原因一點也不深奧:不就是自己覺得爽以及考量中國市場兩大因素嗎?周大歌星向來不避諱自己嚮往傳統中國之美,號稱每張專輯都有來個中國瘋,搭上他的麻吉──自稱「對古老的中華文化懷有濃郁化不開的思古情懷」的方姓作詞者,兩人聯手把中國瘋帶入了一個華美的潮流,其他王姓、陶姓歌星的中國情懷,大抵也是自己喜好,再美其名中西合壁一下從事創作。正好中國現在市場開放,這一套歌頌、緬懷中國的調調,大可滿足廣大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這些歌星想不紅也難。

在台灣,中國瘋也還滿受年輕人歡迎的,但聽音樂這回事本來就是順耳即可,年輕人覺得中國風味的曲調古典柔美,算是多元化社會的一種選擇。歌詞寫得美美的,再融入歷史故事、古典戲曲,豐富了歌曲的內容,僅管學者以超高文化水平標準先捧後貶為「錯亂拼貼」,但卻也不失為吸引人之處。然而,在前仆後繼的中國瘋的風潮裡,也不乏混水摸魚之作,例如林姓歌星的《江南》,歌詞如下:

雨到了這裡纏成線 纏著我們流連人世間

妳在身邊就是緣 緣分寫在三生石上面
愛有萬分之一甜 寧願我就葬在這一點

圈圈圓圓圈圈 天天年年天天的我 
深深看你的臉 生氣的溫柔 
埋怨的溫柔的臉

不懂愛恨情仇煎熬的我們 
都以為相愛就像風雲的善變
相信愛一天 抵過永遠 
在這一剎那凍結了時間 ▲不懂怎麼表現溫柔的我們 
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
離愁能有多痛 痛有多濃 
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 
心碎了才懂

光看歌詞,大柢可看出詞裡表達的是男女之間溝通不良導致分手,兩人心碎又無奈的心情。然而,整首歌「江南」根本只是一個硬湊上去的地名,為了配合「江南」,前面又硬搭了「三生石」這個傳說故事,我想大概是因為江南煙雨美得很有名吧!但撇除這種約定成俗的觀念,其實「江南」一詞換成「恆春」、「竹北」、「倫敦」,甚至是「火星」,好像也沒什麼差別,三生石當然也可以改換成別的詞而不影響其意境!但這首歌偏偏歌名就叫做《江南》,好像「江南」才是主軸似的,真的很拗!

美辭用盡的《青花瓷》,以及賣弄文典的《在梅邊》,算是做足功課瘋中國,比起《江南》是有誠意多了。這些歌曲用很中國的典故或辭藻敘述故事,對不少懶得思考又哈大明星的小鬼而言,可以引導他們學習、思考,倒也不是什麼壞事。不過中國瘋瘋到錯亂,竟然學起搶救國文聯盟掌門人寫起鄉愁詩文,那就真的讓人啼笑皆非了,以下是南拳媽媽的《牡丹江》:

 


#彎成一彎的橋樑 倒映在這湖面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 月光下一輪美滿
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過的地方
那段斑駁的磚牆 如今到底啥模樣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祥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Repeat #, *)

牡丹江彎了幾個彎小魚兒甭上船咱們不稀罕
撈月亮張網補星光給爺爺下酒喝一碗家鄉
牡丹江彎了幾個彎小蝦米甭靠岸咱們沒空裝
撈月亮張網補星光給姥姥熬湯喝一碗家鄉

 

這首歌的旋律本來就很中國民謠,詞境更令人有倒回五十年前余掌門人還年輕的年代應有的創作風格。如果南拳媽媽是一個由中國偷渡客組成的歌唱團體,我覺得情有可原,問題是他們都不是來自中國,除了LARA是美國籍外,其他都是道地的台灣青年,這些人何以產生來自牡丹江地區的鄉愁呢?歌詞中出現了「你」、「我」二人,或許可以解釋為「我」聆聽「你」的鄉愁,但「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過的地方那段斑駁的磚牆 如今到底啥模樣」一句,就很難解釋得通。筆者只能很合理的揣測,這大概又是賣弄中國瘋創作過了頭的結果。

任何人都有創作的自由,錯把他鄉當故鄉,還高唱「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雖然令人噴飯(現在人人隨時都可以去中國玩耍、探親、作生意……),但在流行歌裡也並不是什麼大罪過。只是這種搞不清民族認同之舉,似乎越來越理所當然。當大家真的都把這種錯置的鄉愁當成時尚的時候,潛意識的「理應回歸祖國」的情結也就根深蒂固了,這才是筆者感到難過的事。

 

參考資料

一篇唱高調的親中理論,by嫌中國風不夠徹底深入的親中學者 :

http://www.cstone.idv.tw/index.php?pl=916

中國瘋進入大學課程:

http://www.wretch.cc/blog/geedu97/7479594

南拳媽媽成員基本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10114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風斐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