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簡介:

只因買不到酒,無惡不作的政客之子維奇.芮伊就槍殺了女侍!這場全國矚目的謀殺審判延宕多時,維奇照例全身而退。但卻沒想到,慶祝的宴會成了一場死亡派對,維奇竟在宴會進行中、眾目睽睽之下被槍殺身亡!警方調查後,發現宴會中有六個人嫌疑重大……

一號嫌疑犯:退休貪官庫馬,近來常常自稱被聖雄甘地附身。
二號嫌疑犯:當紅女星莎柏南,據坊間傳言,維奇曾對她糾纏不清。
三號嫌疑犯:離島原住民艾可提,為尋回部落聖物,非法潛入印度本土。
四號嫌疑犯:手機慣竊穆納,在街頭討生活的英俊年輕人。
五號嫌疑犯:美國公民佩吉,被筆友騙婚所以來到印度的蠢蛋。
六號嫌疑犯:老芮伊,掌管北印度四十年之久的大貪官,維奇之父。

  六個看似天南地北不相干的人,光是同時出現在這場宴會之中就已十分惹人猜疑,更別提暗地裡竟然人人都有行兇的動機?!一樁謀殺案讓六種人生浮上檯面,錯綜迷離的眾生相再度上演,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命運會如何攤牌……

六個嫌疑犯.jpg 

作者:維卡斯.史瓦盧普  2009/03皇冠文化

 

 《六個嫌疑犯》,一言以蔽之,就是好看

以多線發展的筆法寫推理小說,最大的挑戰就在於每一段故事之間的連結,還要兼具結局的張力。很多看過本書的讀者都對結局有一點小不滿,原來兇手並非六個嫌疑犯之一。個人認為作者寫作《六個嫌疑犯》的用意,正是藉六個嫌疑犯的故事,呈現印度社會多元的面貌,謀殺案並不是主題,只是串起六個主角的一個支點而已。

一如《Q&A》對貧民窟生活的刻劃,《六個嫌疑犯》對於印度社會的階級、宗教的現實面有更多、更詳盡而無情的描繪。權貴貪贓枉法、無惡不作,一次又一次玩弄司法;警察與流氓同為權貴走狗;平民性命賤如草芥,偷條麵包就要坐超過五年的牢;浮華的寶萊塢充滿欺瞞與墮落;原住民是最底層弱勢族群;恐怖分子盲目以身殉教;貪財好色又故作清高的宗教家……。人物性格相當鮮明,有昌比與艾可提這樣天真至善的好人,也有芮伊父子、庫馬這種貪官惡棍,還有平凡卻異想天開的穆納和佩吉;在充滿諷刺權貴與同情弱勢的故事主軸中,穿插一點搞笑的支線,像是庫馬變身為甘地入獄,佩吉被恐怖分子誤以為goole發明者的橋段,都讓人忍俊不住。光看「嫌疑犯」與「動機」這兩篇,就已經讓人大呼過癮了。

回到謀殺案的發展,警方一如以往用了屈打成招、草草結案這一招,真相並不重要(更何況死者的老子也想殺他),只要有人認罪就好。犧牲者當然是全書中處於最弱勢地位的原住民青年艾可提,透過另一個政治運作,惡棍政客垮台,雖然還了艾可提清白,但是部落聖石依然流落惡棍之手(只是換了另一個惡棍),人民的利益依然任政客與財團宰割,媒體制衡、人民走上街頭,只能讓低階的惡棍稍受教訓,背後極惡的政商共犯結構永遠不會動搖。看到這裡,心裡不免沉沉的,結局知道真兇為誰,好像也少了「恍然大悟」的驚喜感了。作者最後透過兇手的一段話點明印度的現況,正是因為中產階級欠缺道德良心:「中產階級應該是一個國家的良心,是杜絕上層階級揮霍無度的標竿,也是下層社會所仰望的指標……我們的中產階級深深相信維持現狀是最好的方法,這些人對於每況愈下的公領域漠不關心、對下層社會的苦痛置之不理,生活就只是崇尚瘋狂的消費」。

最後,有點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女星莎柏南也很無辜,因為妹妹殺了一個壞蛋而背負殺人罪名,還有被杜拉莉蘭冒用身分導致破產與名譽掃地,故事最後僅以她反過來冒充杜拉莉蘭作終,至於真正的杜拉莉蘭的下場?還有她和佩吉是否會有發展?可憐莎帕娜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作者完全沒交代,真希望作者能寫一本續集(又不是拍電影= =”),好好交代莎柏南這一段。

 

 

 

 

本書名言

   失去權勢的失落感,就好像被截肢以後、身體還沒有忘記肢體觸感一樣。

   僕人會聽能看,即使通常假裝自己像牛一樣蠢;而且幫傭的生活很無聊,當然要以窺探僱主的隱私為樂。

   聽說要死之前,眼前會閃過這一輩子做過的事,不過這顯然不是真的,因為我什麼都沒看到,眼前只晃過一隻烏鴉,而且還醜得要死。

   如果有一天世界陷入一片混亂,絕對不會有誰下凡來撥亂反正,人要自立自強,自己動手擦屁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湘風斐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